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黄丽颖股票按天配资
凌晨2时。
城市沉睡,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骤然亮起刺眼的红灯。
医院供图
“快!快!你去按电梯!”护送工友的喊声回荡在空旷大厅。
担架车上,妊娠37周的小红(化名)面无血色,下身的护理垫已被鲜血浸透。自发现怀孕后,她仅在孕8周做过一次B超,之后再未产检。4天前,她发现阴道少量出血,凭着自己曾顺产过的经验,认为“不疼就没事”,就没有管它。直到今夜,出血加剧、腹痛不止,才匆忙赶到一家医院。医生接诊后,发现小红阴道内有大量活动性出血,血压也有下降趋势,立即联系救护车送至温医大附一院。
“无任何检查记录!血压77/55,心率120!”“胎心只剩75-80bpm!”当晚在产科值班医师蔡飞飞迅速判断:出血超1000ml,宫口有大量血凝块堵塞,胎儿窘迫。一声令下,紧急剖宫产抢救机制瞬间激活:二线医师陈秋月主治医师就位,手术室、麻醉科、儿科抢救团队同步响应。开通两条静脉通路,抽血备血、快速补液,谈话签字……所有环节同步推进,从接诊到进入手术室,不到十分钟。
展开剩余70%进宫腔后,陈秋月发现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:羊水已流干,宫腔内有血凝块约200ml,胎儿危在旦夕。手术开始仅2分钟后,胎儿安全娩出,交由儿科团队紧急复苏。产妇因胎盘早剥导致子宫收缩乏力、凝血功能障碍,需要立即促进子宫收缩,快速止血。经紧张抢救,产妇的子宫收缩逐渐好转,子宫切口无出血,凝血功能恢复,母子双双脱险。
术后检查发现,小红属于最严重的4级胎盘早剥,胎盘面见凝血压迹占2/3。
产妇随时可能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(DIC)、失血性休克、急性肾衰竭甚至是羊水栓塞等致命并发症,为保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。
这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等后遗症,还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死胎,围产儿死亡率高达约11.9%。
陈秋月后怕地感慨:“这个病人来的时候已经是失血性休克、胎儿宫内窘迫了,如果再耽误一会,别说小孩子会胎死宫内,大人都不堪设想。能打赢这一仗,靠的是团队无缝配合。”
另一个故事,同样惊心动魄。
来自丽水的小叶(化名),一位33周的二胎妈妈,十多年前做过心脏瓣膜置换术。孕27周时,小叶在当地医院产检发现胎儿脐血流异常,不排除脐动脉血栓形成!同时还发现胎儿生长发育迟缓,宫颈缩短,妊娠蛋白尿,血小板减少,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,这让她如临大敌。
温医大附一院产科张文淼主任医师评估后认为,小叶的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已经到了需要置换的节点,若继续妊娠,孕妇极有可能并发心衰,危及生命。同时胎儿脐动脉栓塞,胎儿随时可能胎死宫内。她联合心血管内科、心脏外科等相关科室讨论后为小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,力求在保障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。随着孕周接近34后,小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,尽管当地医院已经紧急处理并告知转院风险,她依旧保持着对医院的充分信任,坚持奔赴温州。
到达当晚,她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(ICU)。ICU的医师考虑到小叶妊娠晚期的特殊性,立即上报医务部,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产科、心血管内科、心脏外科、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(MDT),边抗心衰边进行周密的术前准备,待心功能有所稳定后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。
医院供图
主刀医生张文淼深知,这场手术不仅要快,更要轻巧、细致。对于心脏病的孕妇而言,术中止血必须万无一失,以防产后出血造成心功能进一步恶化;连最常规的缩宫素,都得谨慎使用,以免对脆弱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。
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更是一场精细到毫米的博弈。术后仅4天,小叶平安出院,早产宝宝继续在新生儿科接受专业照护。
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、浙南地区孕产妇危重症抢救中心,温医大附一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自成立以来,始终以“早识别、快转诊、强救治、全覆盖”为核心理念,持续构建高效协同的救治体系。通过多学科联合救治(MDT)机制、院前急救—院内救治—区域联动一体化模式,显著提升了危重孕产妇的识别、转运与救治效率。近期,温医大附一院在全国首次危重孕产妇救治体系技术评估中,荣获最高等级A++。
发布于:浙江省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