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几年就业市场 “卷” 出了新高度 —— 就业压力陡增、企业招聘门槛肉眼可见地抬高股票按天配资,再加上大家对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期待越来越高,总之就是卷得越来越厉害,薪资却没跟着 “水涨船高”。尤其对一些日渐式微的行业来说,“理想月薪” 和 “现实收入” 的差距,可能比预想的更扎心……
为了在就业中更有底气,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提升竞争力。但放到当下环境,“研究生” 这个曾经的 “金字招牌”,似乎也没那么 “不可替代” 了 —— 一茬接一茬的研究生毕业,就业岗位却没跟着 “批量”增加。
虽然考研的 “学历收益” 不如从前那么耀眼,但有些专业,考研早已是 “专业度门槛” 甚至 “入行标配”。以前本科就能划清的起跑线,现在悄悄上移到了硕士,甚至博士。
展开剩余80%未来,这种 “学历门槛升级” 只会更常见。
01.研究生薪资的变化
我们先来看一组扎心又真实的数据:
北京大学 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” 课题组曾对全国多省份、34 所高校的 2 万多名毕业生调研。问卷调查结果表示:2021 年博士、硕士、本科、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 元、10113 元、5825 元、3910 元。
分学校类型上看:一流大学建设高校,为10827元,月起薪最高;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为7346元;普通本科高校,为6043元。
再看今年 9 月中国薪酬网发布的《202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 TOP100》:院校排名上,上海交通大学以13167 元的平均月薪登顶,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紧随其后;有 55 所高校平均月薪超 1.1 万,77 所超 1 万。
学科门类上,工学、理学、交叉学科薪资领跑,平均月薪分别为 8341 元、7909 元、7838 元。
就业地域上,超半数毕业生选择省会城市或直辖市(54.9%),地级市占 27.3%,县级及以下区域也有 17.9% 的毕业生选择,是潜力不小的发展天地。
单位性质上,企业是吸纳毕业生的主力(占 73.8%),其中国企占 25.0%、民营企业占 35.2%;加上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,近一半毕业生进入 “体制内”(49.3%)—— 果然,“宇宙的尽头是考公”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。
02.研究生的学历优势
现在的招聘市场,本科生早已不是 “稀缺资源”。不少企业明晃晃标注 “优先 985/211”,甚至有些普本学生连简历关都跨不过。
更现实的是,很多企业因科研、研发需求,直接把 “研究生” 设为入职门槛—— 本科生想上手?机会都没有。
从薪资待遇看,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差距依然存在。我们当然不崇尚 “唯学历论”,但不得不承认:学历是很多岗位的 “敲门砖”,甚至是 “行业准入证”。
中国薪酬网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:研究生学历毕业生薪酬普遍高于本科生,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薪资高于普通高校,热门专业薪资高于一般专业。
在当下就业环境里,学历就是 “隐形门槛”—— 硕士毕业生往往能拿到更多机会、更高的就业平台,起薪也更可观;就连考公,不少岗位都把门槛设到了硕士甚至博士。
💡既然这么卷,我们该怎么办呢?
就算 “高学历人才遍地走”,就业形势严峻,但我们能做的,就是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拼命提升自己。
读研是对自己的 “长线投资”。读研期间,你的专业能力、学习能力、沟通协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,这些都是未来和企业谈薪资的 “硬资本”。
别被焦虑裹挟。与其纠结 “学历贬值”“就业太难”,不如把精力放在 “如何让自己更值钱” 上 —— 打磨专业技能、积累实习经验、拓展人脉资源,都是对抗不确定性的 “武器”。
总之,学历的 “薪资溢价” 或许在收窄,但它依然是你跨越阶层、进入优质赛道的 “门票” 之一。在这个 “卷” 成常态的时代股票按天配资,提升自己永远是最稳的 “破局之道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华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